4月17日,银川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特邀厦门大学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李绍滋作了题为《算力赋能AI AI赋能未来》学术讲座,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。学校校长助理、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雄飞,人事处处长屈文雁,学院副院长刘科元、张凤出席活动,学院党总支书记、副院长赵媛媛主持活动,学院全体教师及部分专业学生聆听讲座。
李绍滋以算力赋能AI、AI赋能未来、研究成果概述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,从Alpha Go到Chat GPT,详细介绍了AI对算力的巨大需求。国家非常重视AI发展,先后出台《互联网+行动计划》《互联网+行动计划》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。其中,人工智能分别于2017年、2018年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如今,“智能”几乎无处不在,大到航天探测、军事领域、工业应用,小到日常生活。从智能手机、智能眼镜到人形机器人索菲亚,AI已与人类生活发展紧密融合。
李绍滋在报告中提到,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的出现,使人工智能迈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,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性能,非常依赖以GPU为核心的超级服务器的训练,强大的超级服务器或服务器群具有超强的算力。基于此,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,以及以此产生的大模型对AI技术的推动,从国家政策层面、技术最新发展层面、AI赋能产业和我们最新研究成果的应用层面来说,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的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等方方面面中有着怎样的赋能作用,值得我们尤其作为一所高校从教者深度再思考。
“如今AI赋能产业趋势明显,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研究中心的全球ICT监测平台实时监测的数据,截至2023年,中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,位居全球第二。全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,算力总规模持续扩大。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,将更加依赖算力的支撑,要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加强学习,主动适应时代变迁迎接挑战。”讲座的最后,李绍滋说到。
近年来,信息工程学院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,在人工智能技术时代背景下,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在学校原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,围绕“能源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”两条主线,以“清洁能源和智能制造”产业为主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,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,探索构建形成独特优势的专业群,助力开拓学校学科建设发展新领域新阶段新成果。
下一步,信息工程学院将依托自治区级绿能数智现代产业学院、自治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、宁夏教学名师工作室平台,充分利用校企(校)合作、企业聘请科技副总、宁夏交建国际工程班、绿能数智卓越工程师班等建设项目,通过持续推进实施党建引领、教学强基、青蓝筑梦、素质提升、开放合作“五大工程”建设工作任务,着力尝试和探索新办法新路径,多方向多渠道赋能,注重新动力新优势培育,加强AI前沿技术的利用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及应对未来挑战,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,力争产出更多建设领域新成果,不断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附:
李绍滋,博士,厦门大学二级教授,泉州市桐江学者讲座教授,武夷学院特聘教授,荣获2023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(简称“AI 2000”)奖(位列全球AAAI/IJCAI领域第59位),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首届会士(FAAI Fellow),厦门大学(计算机学科、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)和福建中医药大学(中医诊断学科)多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。先后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863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,获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,软件著作权10项,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,其中Google Scholar他引达13707次,H-index为38,最高单篇他引达3600次。
版权所有: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